第三章 李贤的野望!

陈叔挚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思路客小说 www.siluke6.com,最快更新章怀太子传最新章节!

    一直以来,王勃都是循规蹈矩的人,对于离经叛道的事,态度从来都是敬而远之。但如今鄠县那些吃不饱、穿不暖的百姓,正身于水深火热之中,形势也容不得他再固执下去。

    王勃再迂腐,也知道人命的分量。但他对雍王提出的解决办法表示怀疑,因为从来没人这么干过,没有前例可循不说,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与百姓们解释,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。

    看到王勃挠头,该怎么展开时候,李贤很严肃的告诉他:百姓并不是愚昧无知的,他们是不懂孔孟之道,也写不出辞藻华丽的文章,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可能不会写。

    但他们的心里有杆良心秤,这杆秤不仅能辨明是非曲直,更能斗量天下,谁对他们好,谁对他们坏,都会被一笔笔的记着。

    时间会记住这一切,所谓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,那些对他们敲骨吸髓的世家大族,及无良勋贵,早晚会得到应得的报应。

    “人们常说:走的夜路多,越来越怕鬼。本王与他们不同,是不会拿百姓的活路开玩笑的,相信我。”

    看了一眼,李贤拍在他肩膀的手,王勃不得不承认,他被说服了,也许这位与其他皇子有着迥异性格的亲王,真的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事。

    在前往鄠县的路上,王勃先是领教到了什么叫天家富贵,财大气粗,且不说百车粮食、布匹,单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买到一千头羊,两千头猪之多。

    要知道,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,肉食的物价奇高不说,更是不好凑齐这么大的数量。而且,看王府侍卫统领-秦晙的意思,需要的话,他还能弄到更多。

    “殿下,您这可是个大手笔,也是好手段,臣佩服的是五体投地!”

    王勃这话说的可有一语双关的意思。裹着大氅的李贤,用铁棍捅了捅,马车中的小火炉,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秦晙的老爹-是左金吾卫将军-秦善道,是负责长安防务的将领之一。长安的市面上的大商人,哪个不是有求于他。

    让秦善道找他们买点吃喝,李贤敢保证,他们不敢多收一个铜板,否则这买卖也就到头了-“秀才遇见兵”嘛!

    “子安,钱能通神,三炷香也能敬佛。什么人,什么对待,秦将军要比你、我更适合与他们打交道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臣确实不适合干讨价还价的活计!那殿下到鄠县后,第一步要从哪开始?”

    王勃问的很认真,可李贤显然是想卖了一个关子,他想看看鄠县的家底还有多少,然后再决定,投入力度的大小。

    ......,整整一夜,李贤都是在在翻着鄠县各乡宅基地,及人口分布的账簿。连膳食都是随便吃了一点馍和一些咸菜,自始至终都没有看那些物资一眼。

    就凭这份自控力,王勃就不得不承认,过去,他还真是小看这位雍王殿下,在皇宫中娇生惯养,锦衣玉食的李贤,一点矫情的意思都没有。

    在王勃眼中,这就是心胸;能上能下,舍得花钱,也有心机利用人际关系,雍王的这份心智已经不输于任何成年人了。

    不,或者说,他比很多成年都强,最起码王勃是比不了,否则也不会跑到长安去求援!

    ......,该看都看了,李贤又与王勃讨论了一下施展步骤,及细节问题。不得不说,王勃这个人,虽然迂腐了一点,但可塑性却是很强的。

    了解内情之后,很快就进入了状态,不仅能举一反三,更是能发散性的想出很多可行建议。看来,这读书人只要肯腰弯下来,务实求真以后,也是挺好用的。

    第一步计划如下:其一:将逃难的鄠县县城的百姓集中起来,供给热食,棉衣,药物,尽最大的可能将县城死亡人数降到最低。

    其二:继续采购粮食、布匹、药品,由专人组织被救助的青壮,负责轮输转运,押送鄠县府库。

    其三:征用鄠县城外的空地,就地修建救助营,为了保证营地建设进度,李贤还向秦善道借了五百有丰富扎寨经验的监府军。

    其四:将鄠县的文书、差役等水银泻地一般撒下去,摸清需要救助的具体数字,并分批、分次的迁入救助营地。

    其五:雍王府出资,鄠县县衙牵头,在长安购置商铺,并高薪招募有技艺的工匠,以备后用。

    “子安,把你手下的差役都撒出去,先把人都弄回来,剩下的就好说了。”

    两日后,城墙外西侧的打谷场。

    空旷的土地,扎着密集的帐篷,到鄠县逃难的百姓全都被安置在了此地。男人、女人、老人、孩子穿梭其间,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穿上新棉衣,喝上了热粥的百姓,气色好了很多,虽然天气依然寒冷,但他们有官府送来的帐篷,总算能为一家老小提供遮挡风寒之处。

    而且,左金吾卫的监府军,帮助他们伐藤砍木,组织青壮搭建着一排排整齐的木质房屋,再就近取土,活成稀泥,整齐的抹在房屋的内外两侧。

    女人负责生火做饭,孩子负责给士卒和男人们送水;军民和谐共处,如鱼得水,有说有笑,干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,其乐融融的场面,让人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百姓们是知道感恩,最起码在王勃的仕途生涯中,第一次见到官军被人们如此的爱戴。那些平日里惧怕官府的百姓,脸上也洋溢着亲切的微笑。

    “看到没有,没有一粒粮食是白用的,你付出的不过是一碗粥,百姓还你的却是一颗人心。”

    是的,老话说,得民心者-得天下,要想百姓心甘情愿的响应官府的号召,就得帮着他们解决燃眉之急。

    更何况,他们的要求并不高,有饭吃、有衣穿、生病了有药吃,仅此而已。

    “对于我们这些拥有的人,是不算什么。可对于他们,却是救命的稻草,值得死死的抓住。”

    “陈胜、吴广,为什么在大泽乡起义,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,稍微有点指望,谁愿意拿脑袋换饭吃。”

    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!当愤怒的农民拿起锄头反抗开始,秦朝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。凡事,都要经过质变到量变的过程,失去民心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一次不闻不问,百姓骂的是当地官员;两次置之不理,百姓骂的是朝廷;三次放任自流,骂的可就是皇帝和李家的列祖列宗了。

    人心是经不住伤害的,一次又一次的漠视他们,等来结果只能是揭竿而起,群起而攻之。这个道理,但凡读过书的事,都应该明白。

    而他们之所以无视或怠慢,不仅是所谓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,更是取决于他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,仅仅因为这“家业”不是他们的。

    “崽卖爷田,心不疼!”

    王勃这话一针见血,李贤心里也是这么想的。可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,而怎么去改变,如何去改变,就看他“种下”这颗种子到底如何了。

    “殿下放心,臣一定全力支持您。”

    撇了一眼拍胸脯的王勃,李贤淡淡回了一句:“子安,你说错了,是本王全力在支持你!”

    哎呀,敲了敲自己的脑袋,想起来的王勃,赶紧言道:“是是是,都是臣口误,说错了话,臣以后一定注意。”

    李贤出手,是要有明确的名头的,而且还要以皇室为幌子,将帝、后、太子,高高地供在上面,收买人心等好处,也得紧着他们,否则结果就跟之前所说的一样。

    “子安,你是进士出身,是正经的读书人,守口如瓶的操守,不用本王再三强调吧!”

    说完这话,拍了拍王勃的肩膀,李贤转身走向人群,他必须要知道,心情平复了一些百姓,是否能全心全力的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。

    在了解情况的同时,还要散发一些“口信”,给予他们遐想的空间,及思想准备,毕竟接下来,他们要面对的,与世代相传的传统是相悖的。

    别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,用鞭子抽,与全心全意的投入,完全是两种效率,两种结果。取的是他们朴实无华的长处,要改变的则是他们被“铸铁”(旧习俗)灌注的脑袋。

    这是李贤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,尝试与这个时代融合。成不成功,对于身处陌生年代的他来说,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他要的不仅仅是成功,更是百分之一百的胜利。就像烧开水一样,九十九度都不翻花,非得一百度才可以,这次才是他真正想要的。

    而且,这种方式也更能让在他在,“田中版慈禧”的母后那过关。对脸色敏感的李贤,始终觉得武后看他的眼神怪怪的,不知道是一直如此,还他来了以后才这样的。

    别小瞧女人的第六感,尤其是武后这种脑袋前后都长着眼睛,且心狠手辣的角色,李贤更加不敢掉以轻心。

    他可不会像太子一样,天真的认为与母后唱反调,受一顿苛责就能了事。王皇后和萧淑妃,就是前车之鉴,所以防着一点,没什么不好。